|
北京从火爆走向低迷 但是,北京租赁市场已从设备总量供不应求发展到供大于求,设备租赁投资回收期从10个月延长到5年;设备租赁行业已从暴利时代逐步走向微利时代;设备购置更加趋向理性化,已从注重价格、质量发展到注重品牌和技术含量;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
租赁市场七大怨 目前,北京建筑机械租赁市场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租赁企业对市场怨声载道。北京中建正和建筑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洪泉把这些情绪总结为七大怨。 一怨租赁价格急剧下降;FO/23B以下塔机的租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甚至更多,已接近或低于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价格,施工升降机的价格已接近全国租赁市场的最低价;二怨施工企业拖欠租赁款,目前租赁款回收率能达到50%已属不易,造成很多企业经济运转困难;三怨厂家不给面子,需求旺盛时,生产厂家用很优惠的付款条件把设备卖给了租赁公司,现在纷纷开始诉诸法律解决欠款纠纷;四怨其他兄弟租赁公司不够意思,互相拆台压底价格;五怨施工企业太挑剔,对所租设备不但要求型号和厂家,还要求出厂年限、颜色及保障手段;六怨政府不给支持,认为政府应该整顿规范混乱的租赁市场,制定价格标准;七怨市场竞争太残酷,面对北京现有的4200多台塔机、1900多台施工升降机,为了生存360多家租赁公司不择手段恶性竞争。 应该说,这七大怨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目前北京建筑机械租赁市场的现状。但专家认为,这还仅仅是开始。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实施和奥运项目的结束,北京市的机械租赁市场,必然由全国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市场最繁荣的牛市,跌落到设备无处可出租、需求量锐减、市场最萧条、竞争更残酷的熊市。虽然谁都不想看到这个结局,但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如何走出阴影 吊篮租赁专家表示,面对即将到来的机械设备租赁的冬天,不能只是悲观和埋怨,走出困境的唯一道路是靠我们自己。北京地区的机械租赁公司既然是全国起步最早,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一定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我们相信在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运筹帷幄下,机械租赁行业的同行们只要认清形势,精诚团结,通过强强联合、资产重组等手段,打造北京机械设备租赁业的大品牌,继续保持北京地区机械设备行业在全国的优势,不断地探索租赁之道、管理之道、市场之道,就一定能走出北京,走向全国,时刻准备迎接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的新挑战。 易明则从政府的角度表示,未来三年内,政府将协助租赁企业,打造自身的品牌,以打造电动吊篮租赁行业的“航空母舰”为己任,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北京的租赁企业,通过各种公开场合和渠道介绍北京的租赁企业;使全国的施工企业认识北京的租赁业,了解北京的租赁业。同时,为了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租赁企业首先要理清产权关系,推行现代化管理制度,特别要强化设备管理和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租赁会计准则,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精细核算,保持企业的平稳发展。企业要树立法律意识,特别是企业的法人,要不断学习和完善法律知识,特别是在签订设备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时,要依法行事,信守合同,并通过合同的执行树立企业的诚信。在企业决策管理方面,特别是家族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要积极推行民主协商制度,避免一言堂,避免重大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长治久安。租赁企业要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寻找有实力的施工企业,建立长期的分工合作机制;寻找有实力的设备制造商,建立长期提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机制;寻找有资金实力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金融机构和银行,建立长期的设备融资机制,通过资本实现租赁企业在市场上的扩张,创造市场竞争优势。租赁企业要积极打造自主品牌,注重市场诚信,树立企业形象,重点搞好企业CI形象设计,加强与北京周边地区省市的联系,为走向全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